咨询热线:

400-8040-674

152 0216 5299

《中国药典》0712:甲氧基、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方法详解

中国药典0712:甲氧基、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方法详解

 

在药用辅料的质量控制中,甲氧基、乙氧基与羟丙氧基的含量测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中国药典0712通则详细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法或容量法来测定甲基纤维素、乙基纤维素、羟丙纤维素或羟丙甲纤维素等药用辅料中所含的甲氧基、乙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。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测定方法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。

 

一、测定方法概述

 

中国药0712通则提供了两种测定方法:气相色谱法(第一法)和容量法(第二法)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测定。当容量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,应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为判定依据。

 

二、气相色谱法(第一法)

 

1. 原理

 

气相色谱法利用供试品中的甲氧基、乙氧基或羟丙氧基与氢碘酸作用,生成易挥发的碘甲烷、碘乙烷2-碘丙烷。这些碘代烷烃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,以内标法计算其含量,进而折算成供试品中甲氧基、乙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。

 

2. 仪器与试

 

   仪器:气相色谱仪(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热导检测器)、色谱柱(25%-75%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,涂布浓度20%的填充柱,或6%氰丙基苯-94%二甲基硅氧烷(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)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)、微量注射器、分析天平、加热器等。

 

   :碘甲烷、碘乙烷2-碘丙烷(使用前需进行标化测定)、氢碘酸、己二酸、正辛烷、邻二甲苯等。

 

3. 操作方法

 

   内标溶液制备:称取正辛0.5g,置100ml量瓶中,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,摇匀。

 

   对照品溶液制备:在反应瓶中加己二80mg,分别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和氢碘酸2ml,密封后精密称定。根据供试品中所含甲氧基、乙氧基或羟丙氧基的量,用注射器穿刺加入适量的碘甲烷、碘乙烷2-碘丙烷,精密称定后振摇、静置,取上层液体作为对照品溶液。

 

   供试品溶液制备:取供试品65mg(具体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),精密称定后置于已称重的反应瓶中,加己二80mg及内标溶液和氢碘酸2ml,密封后进行加热、振摇等操作,冷却后取上层液体作为供试品溶液。

 

   测试条件起始温度100,维8分钟,再以每分50的速率升温230,维2分钟;进样口温度200,检测[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)或热导检测器TCD]温度250。理论板数按正辛烷峰计算不低1500(填充柱)10000(毛细管柱),对照品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。取对照品溶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,连续进5次,计算校正因子,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3.0%

 

 结果计算: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,并将结果乘以系数[碘甲烷(分子141.94)转换为甲氧基(分子31.03)系数0.2186;碘乙烷(分子155.97)转换为乙氧基(分子45.06)系数0.2889 2-碘丙烷(分子169.99)转换为羟丙氧基(分子75.09)系数0. 4417],即得。

 应用实例测试某样品中羟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的含量,按氢碘法测试数据见下图。

img1

1 样品经氢碘法测试数据,测得碘乙烷和碘丙烷的信息。

RT:2.042 min 碘乙烷

img2

RT:2.443 min 碘丙烷

img3

 

三、容量法(第二法)

 

1. 原理

 

容量法利用供试品中的羟丙氧基与三氧化铬反应生成醋酸,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气将醋酸馏入锥形瓶中,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含量。由于反应过程中会带出少量铬酸进入馏出液,因此需采用碘量法测定铬酸的含量,并从计算中扣除后得出羟丙氧基的含量。

 

2. 操作方法

 

容量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较为复杂,包括装置的搭建、试剂的加入、加热蒸馏、滴定等。由于篇幅限制,此处不再详细展开。在实际操作中,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0712通则的要求进行。

 

、结论

 

中国药典0712通则提供的甲氧基、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,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,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这对于药用辅料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。

创建时间:2025-07-21 16:05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《中国药典》0712:甲氧基、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方法详解